习言道 | 足迹🐔《cl》🐔🐔🐔修订工作,并广泛征求修改意见和建议,《cl》离开“散若满天星”的大城市,回到“聚如一团火”的故乡。以团聚为主题的春节,不仅是异乡打拼的游子回家的日子,也是城乡社会文化面对面的时刻。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、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的激荡,城乡价值认同的差异,都会在这一时段集中涌现。
国以才立、政以才治、业以才兴。当前,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、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,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凸显。而当前数据表明,我国国际人才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仅为0.06%,而世界一般国家的平均水平为3.3%,发达国家的比例则达到10%。一些大城市如北京,外国常住人口约占全市人口的1%、上海为0.73%、深圳为0.2%、广州为0.36%,远低于世界发达城市如纽约的36%、新加坡的33%。“尚贤不论国别”“唯才不避亲疏”是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应有的大国格局和心态。未来一段时间,我们需建立更加积极、开放、有效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体系。,树匠心是弘扬工匠精神的根本。工匠精神,匠心为本。有没有工匠精神,关键是看有没有一颗安于默默无闻、执着于追求卓越的匠心。树匠心,就要坚守初心、执着专注,秉持赤子之心,摒弃浮躁喧嚣,在本职岗位上坐得住、做得好。怎样才能坐得住、做得好?关键是要做到专心专注、追求至精至善,将产品的每个细节都尽可能做到极致。树匠心需要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。我国历史上的工匠精神源远流长,从古代的鲁班雕木成凰、庖丁解牛,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庆精神、“两弹一星”精神、载人航天精神等,都是工匠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动彰显。树匠心既要弘扬优良传统,又要紧跟时代步伐、勇于开拓创新。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,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,让尊重劳动、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、尊重创造成为社会共识,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、发扬光大。